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赴桐城市“六尺巷”开展“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教师实践研修

时间:2025-11-19编辑:高欢  预审:刘艳审核:周倩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1月14日至15日,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赴桐城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活动以“六尺巷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由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来自共同体成员单位5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研修。

共建实践基地 助力“大思政”课建设

11月14日下午,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六尺巷社区治理学院合作育人座谈会在中共桐城市委党校举行。院长何光辉、党委副书记吴世红一行与常务副校长章劲松、副校长陈浩等展开座谈。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和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表达了要通过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桐城市六尺巷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夯实思政课教师历史文化素养,促进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会后举行了签约和授牌仪式。

分层竞技显匠心 以赛促教凝共识

14日晚间,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中共桐城市委党校举行,共同体21位青年教师参赛。教师们分组展开竞技,竞赛紧扣六尺巷精神融入不同学段思政课进行教学设计,小学教师用情景剧再现“一纸书来只为墙”典故,让礼让美德浸润童心;初中教师串联传统故事与现代案例,探究礼让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的关联;高中教师将“退三尺”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大学教师则从理论高度剖析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评委们围绕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价值传递等综合评审,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提供鲜活参照。此次首次举办的教学竞赛也是共同体“青年教师托举工作坊”的重要内容,旨在更好地引导共同体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能力提升。

六尺巷研学悟礼让 实景浸润传美德

15日上午,研修从课堂走向实景。老师们首先来到桐城市六尺巷及历史文化展陈馆,开启“六尺礼让 懿德流芳”主题研学。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大家驻足“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展板前,细品六尺巷背后“礼让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漫步青砖黛瓦的巷弄间,触摸历史遗存中蕴含的人文温度;在历史文化展陈馆内,通过文物、图片、影像等资料,深入了解桐城文化的传承脉络与“礼让”精神的时代价值。学员们不时停步记录、交流感悟,纷纷表示“置身六尺巷,比课堂讲授更能直观体会‘和为贵’的精神内核,这为今后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场景。”

随后,沉浸式党课《船歌》在六尺巷“秋白堂”剧场上演。不同于传统党课的理论宣讲,《船歌》以情景演绎、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将桐城红色故事与六尺巷精神相融合,通过演员的细腻表演,再现了革命先辈坚守信仰、践行初心的动人场景。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感召力,进一步深化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也为如何将“沉浸式教学”融入思政课实践带来了新的启发。

文庙寻根承文脉 文化赋能育新人

15日下午,研修教师来到桐城文庙与文博馆,开启“寻根溯源”之旅。作为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桐城文庙古朴庄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了解文庙的建筑规制与历史沿革,感受“文都”桐城尊师重教、崇文尚学的深厚底蕴。在文博馆内,从史前文明遗存到明清桐城派文献,从传统工艺展品到现代文化成果,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展板串联起桐城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桐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

为期两天的教师研修活动圆满落幕。参与研修的教师反响热烈,他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研修的丰硕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实践,让“行走的思政课”兼具文化厚度与情感温度。共同体将持续发力,通过常态化举办“行走的思政课”等教师实践研修活动,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助力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真正走深走实、入脑入心。(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继祥;合肥市第四中学:陶文欣)